陳勇勝教學花式籃球 盼見遍地開「花」

【記者方敬、程欣瑩、詹子萱/新北市報導】綽號「球魁」的陳勇勝,投入花式籃球教學多年,從以前小型社團課,到現在在板橋高中、北大高中等地開設選修課程,深耕校園。近年,陳勇勝的另一重心—「Baller Time花式籃球公開賽」也開始與不同文化合作,像是在桃園文化季結合街舞的賽事,抑或與扯鈴、滑板結合,在西門町紅樓前展現創意,這些對於陳勇勝來說,每一步都是花式籃球的推廣,以及增加被更多人認識的可能。
花式籃球源於日本 結合音樂創造新玩法
你有想過籃球不需要投籃、防守,也能夠進行嗎?花式籃球的英文名稱為「Freestyle Basketball」,約在2004年時於日本興起,與一般籃球強調的競技、得分不同,花式籃球主打音樂、肢體律動,運用對籃球的掌控性,配合音樂節奏所進行的表演。
↑陳勇勝致力於花式籃球的推廣。攝影/方敬
玩球過程中,動作如轉球、運球、繞球等等,在流暢地控制花式籃球前,基礎條件在於「能不能拿好球」,再來才是創意展現。陳勇勝舉例,近期他開始聽周杰倫的老歌「忍者」,配合歌曲有許多動作會帶球翻躍,或模仿忍者快速移動,會讓自己變成像忍者一樣,「這些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律動和球感上,才能融入音樂,讓音樂來服務你。」
↑陳勇勝認為「能不能拿好球」是控制花式籃球的重要要點。照片提供/陳勇勝
不顧家人反對 陳勇勝愛籃球成痴
陳勇勝國中時開始接觸籃球,球齡至今超過20年,一開始接受的是正規籃球隊訓練,屬於體保生。不過相較全場比賽的分工合作,他更喜歡與球互動的感覺。他表示,一般籃球比賽看的是得分量,如何透過團隊合作去贏得勝利,但玩花式籃球可以自由翻球、單手轉球,有較多創新的可能。
↑陳勇勝從國中時熱愛籃球,球齡至今超過20年。 照片提供/陳勇勝
到了大學階段,陳勇勝家人希望他去學習專業技能,如電子焊接技術,可是照做後發現,這跟心裡想要的不一樣,過程中無法感到快樂。因此陳勇勝報名轉學考,最後畢業於醒吾科大行銷流通系,這對於他日後辦比賽、成立品牌來說,提供頗大幫助。陳勇勝說:「在唸的東西相對比較活潑,有助於我把自己當作產品,去學習如何與人溝通、推廣,應用在喜愛的花式籃球上。」
2011年,陳勇勝前往日本參加大阪花式籃球大賽,是代表台灣參賽的第一人。該比賽規則為先初選一輪,每人皆有個人表演時間,晉級第二輪者,會進行一對一對決。當時陳勇勝在首輪即被淘汰,但沒有因此灰心,而是將所見所聞帶回臺灣,並成立BallerTime公開賽,打造臺版花式籃球舞台。
陳勇勝說,因為早期在推廣花式籃球時,大家常常會把它想成街頭籃球,因此取名BallerTime,希望能做出區隔。即使花式籃球與街頭籃球的英文名稱皆有單字「Freestyle」,但兩者仍有文化與性質上的區分,街頭籃球看重運用個人爆發力,用得分量分出勝負;花式籃球則是肢體配上球的即興流動,著重身體協調成份較高。
BallerTiime賽制規則採一對一淘汰制,音樂由DJ現場播放,考驗參賽者的即時應變以及花式籃球基底。成立初期,儘管圍觀民眾眾多,不過礙於台灣花式籃球人口數少,報名人數不多。對此,陳勇勝策略改以邀請名人,或是國外有名的花式籃球選手擔任評審,並力邀外國選手來台參賽,提升賽事可看性。
深耕校園 球魁老師的推廣使命
不過,站上舞台前,必須有足夠訓練基礎及熱情。陳勇勝深知在地推廣的重要性,他說,全台專精花式籃球的人不多,「如果我不做,我也不知道後續發展會如何。」因此,陳勇勝在許多校園擔任花式籃球社團指導老師,期盼能看見更多年輕人和他一樣投入花式籃球。另外,因應108課綱強調適性發展,提供學生選修非主流活動空間,陳勇勝近年在北大高中、板橋高中也開設了花式籃球學期課程,課堂數增加,帶給學生們的訓練與知識隨之提升。
↑陳勇勝在板橋高中開設花式籃球課程,得到學生熱烈迴響。照片提供/陳勇勝↑陳勇勝帶著小朋友嘗試花式籃球。照片提供/陳勇勝↑陳勇勝也展開在國小的花式籃球教學巡迴。照片提供/陳勇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