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台灣製茶錄》桌遊 帶領玩家一探台灣百年茶史足跡

【記者劉宥淳、郭思嫺、陳品妤/台北市報導】茶,在每個年代裡都是台灣人記憶中不可或缺的珍寶。自19世紀大稻埕商業發展開始,茶葉曾是引領台灣經濟起飛的重要資產,為持續推廣台灣茶葉歷史文化,高竹嵐攜手艸艸設計公司,出品以大稻埕茶行為背景的桌遊《台灣製茶錄》,帶領遊玩者體驗茶的種植、加工以及出品,並結合歷史,歷史事件卡重現當年茶葉試驗的成立和阿薩姆紅茶的引進,讓玩家遨遊茶與歷史的百年風華。
《台灣製茶錄》開啟茶葉探索之旅
19世紀,台灣大稻埕以茶葉發展為中心,將其輸出至世界各地,使台灣成為世界聞名的茶葉王國,但隨著時代演變,茶產業不如以往興盛,如今大稻埕茶行的歷史沿革也漸漸被台灣人遺忘,大多數的人只依稀記得大稻埕曾是台灣茶產業中重要出口之一,但實際上不了解其歷史發展,也少有人知當時的製茶過程。資深桌遊設計師高竹嵐認為,「必須要讓年輕人了解台灣早期的茶文化歷史」,因此以桌遊為媒介,攜手艸艸設計團隊打造《台灣製茶錄》桌遊,建立起大稻埕茶文化、當地歷史故事和茶師的連結,藉此推廣至全台,讓遊玩者瞭解往年歷史,產生遊玩興致與共鳴。
↑此為《台灣製茶錄》遊戲設計者高竹嵐攜手艸艸設計公司打造以台灣茶葉為背景的桌遊。圖片來源/艸艸設計
在遊玩《台灣製茶錄》中,玩家能夠扮演茶師角色,如王水錦、魏靜時、約翰杜德、李春生等,操作採茶師和茶農,分工將烏龍茶、紅茶、綠茶和花茶送入茶葉製成中,由五種程序,採茶、製茶、製成、送貨、歷史事件,重現製茶流程與文化。
↑結合大稻埕茶文化與茶師角色的桌遊《台灣製茶錄》,帶領遊玩者一探台灣百年茶歷史。圖片來源/艸艸設計
回顧至1652年,在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報告中,記載著兩艘從台灣行駛而來的船上載有著茶葉,直至1869年時,《天津條約》開港通商後,開放淡水河口作對外貿易港口,意外發現台灣的地形和氣候適合種茶,因此引進了福建茶苗,運輸上千擔的烏龍茶至台,並命名為「Formosa Tea」,台灣才漸漸出現洋行、福建茶商店屋等小規模的茶葉貿易跡象。當時正好碰上艋舺(今萬華)分類械鬥,衝突連連,於是他將製茶場改設在大稻埕,帶動了當地的商業貿易,形成北部「南艋舺,北大稻埕」經濟重鎮,同時也是茶葉貿易中心。
↑在《台灣製茶錄》中,共有九張以茶葉為主軸的歷史事件牌,相應真實年代,讓玩家了解早期茶葉歷史脈絡。圖片來源/艸艸設計↑在《台灣製茶錄》中,共有九張以茶葉為主軸的歷史事件牌,相應真實年代,讓玩家了解早期茶葉歷史脈絡。圖片來源/艸艸設計↑在《台灣製茶錄》中,共有九張以茶葉為主軸的歷史事件牌,相應真實年代,讓玩家了解早期茶葉歷史脈絡。圖片來源/艸艸設計